• 文      号: 川商发〔2025〕16号
  • 发布机构: cgpay钱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
  • 公文种类: 其他
  • 索引号: 008282647/2025-00055
  • 成文日期: 2025-09-19
  • 发布日期: 2025-09-28
  • 有效性: 有效

cgpay钱包 等3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推进贸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川商发〔202516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商务、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四川省推进贸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十二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cgpay钱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5919

四川省推进贸产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关于探索贸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决策部署,从贸易端发力提升四川造综合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力争到2027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2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3万亿元,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规模均突破2000亿元,推动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推动四川造精准对接国际国内市场

(一)加快拓展国际市场。聚焦新时代四川开放发展方向,加强对全球贸易趋势和市场方向分析研判,靶向锁定目标国别,按季发布重点国别市场贸易指南。完善四川外贸全周期服务专栏,提供国际市场拓展指引。深入挖掘适贸产品,聚焦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和新兴未来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分析,结合国际市场供需趋势,分行业分批次制定四川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产品目录。加快布局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枢纽仓,在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增设冷链货运仓。支持企业在国(境)外成立分支机构,建设境外展示销售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和边境仓。定期收集发布四川国际公共营销网点名录。〔责任单位: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重点区域合作,深化川渝区域市场一体化,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重点城市市场化灵活设立川货精品展示(展销)中心。在重点产业链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跨境贸易等贸产融合领域,谋划推动一批跨区域、跨层级的标志性产业项目。推动融入国内重点供应链,制定支持电商平台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策,畅通平台和企业供需对接渠道,建立长期采购合作关系。建立大型平台(贸易)企业与各市(州)生产企业长期产销合作机制,推动四川产品进入平台和链主企业全国集采体系。建强区域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市内免税店建成运营,打造一批跨境支付精品商圈,支持企业申请开办离境退税商店。加快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开展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10个百亿元、150个亿元商品市场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税务局、人行四川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各市(州)〕

二、增强贸易对产业牵引带动作用

(三)聚焦产业发展所需扩大重点技术和商品进口。依托开放发展政策,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支持大宗商品、粮油农副产品、消费品等进口,支持两重建设急需设备、电子信息制造设备、医疗检测设备、安检设备等先进装备及技术进口,助力产业升级。制定四川重点进口产品目录,推动目录内产品更多纳入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范围。(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

(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供需适配。构建贸易平台与生产企业常态化信息对接机制,依托平台大数据优势赋能企业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提升企业市场趋势预判、个性化定制、小单快返、便捷交付等能力。支持重点企业深度链接源头厂商,引导与中间品交易平台衔接,提升全球零部件采购寻源效率。以四川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产品为重点,鼓励相关生产企业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加大产品本土化改造,提升产业链就近配套能力,对企业开展研发设计、产品认证、市场开拓等给予支持,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中加大对企业资源要素、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等支持力度。结合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联动头部电商和重点生产企业同向发力,鼓励更多四川造深度参与,支持企业依据市场偏好优化生产、创新产品。(责任单位: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

(五)推动四川标准和品牌国际化发展。聚焦促进产业产品价值跃升,开展重点出口国家的市场准入制度、标准及技术法规对比研究,支持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供应链水平。鼓励企业在境内外开展商标注册、专利注册。建立可推广的川酒国际标准体系,推动与重点目标国家市场的标准互认。建设外贸产品拓内销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深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行业组织建立三同服务平台,鼓励认证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实施三同质量评价与认证项目。加强里安逸”消费品牌建设,建立“天府优选精品库和选品标准,培育一批出川出海优势单品。(责任单位: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

(六)建强贸易主体队伍。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推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快集聚多功能、高能级平台型贸易总部,引进培育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分拨中心等功能型贸易总部,力争全省龙头贸易企业和供应链链主企业数量超100户。持续培育省(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相关省属国企做大做强外贸业务,探索将外贸业务作为企业功能任务进行考核;加强高素质贸易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开展贸产融合人才认定评选,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贸产融合人才申报“天府峨眉计划”等已有人才计划项目,推动贸产融合领域人才加速涌现;探索开展外贸主体培育购买服务试点,推动外贸实绩企业数量突破1万户。常态化摸排涉贸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动态收集更新全省外贸重点项目清单,联动提供全天候服务。〔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经济合作局、成都海关、四川省税务局、人行四川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各市(州)〕

(七)推进外贸外资外经联动提升产业韧性。全面挖掘新招引产业项目的进出口潜力,推动市(州)将外经贸内容纳入重大项目招引合同(协议)内容,确保新增产业项目的外贸潜力变现。有序推动企业出海,引导与国家部委认定的境外重点经贸合作园区加强投资合作。探索构建四川贸易发展指数和评价体系。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定期发布重点国别市场贸易环境与贸易纠纷应对指南,精准帮助企业应对贸易纠纷。搭建智能化贸易风险预警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信息预警、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企业稳定现有贸易路径。〔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合作局,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贸促会、各市(州)〕

三、发挥产业优势促进贸易模式创新

(八)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聚焦环保家具家居、鞋帽服装等跨境优势产品,以及三星堆、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品,分类培育跨境电商贸易型集群、工贸型集群,打造50川字号跨境电商产业带和2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源头工厂清单征集,力争汇集1000家跨境电商源头工厂,建立川造跨境电商特色产品库。引导跨境电商平台和服务商为有潜力有意愿的企业量身定制品牌出海扶持计划。(责任单位: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成都海关)

(九)延伸产业价值链激活服务贸易新动能。瞄准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前沿高端产业,重点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加强国际化综合服务商招引,扩大技术、标准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深化成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争取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国家试点政策率先在川落地。支持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语言等专业服务产业和川菜、川灯、川剧等文化服务产业通过国家服务出口基地加快走出去。探索中医药+入境游服务贸易新模式。支持成都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扩大医美、文娱、美食等特色服务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局、成都市)

(十)借势产业绿色转型塑造贸易竞争新优势。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推动贸易全链条绿色化转型。引导贸易企业对标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指南、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等国内外绿色标准体系,强化产品可回收性、可降解性与低碳化设计,鼓励优先采购通过环保认证的原材料。构建涵盖原材料中间品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低碳贸易产品体系,培育绿色农业、新能源、生物基材料、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等高附加值贸易增长点,拓展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绿色建材等环保终端产品市场,加快布局光伏、储能等清洁技术出口产品。深化绿色贸易规则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国际互认,加快构建锂电行业重点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支持省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制定碳足迹企业标准并逐步转化为行业和国家标准,持续推进绿色适贸重点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夯实贸产融合发展载体支撑

(十一)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展全产业链创新集成攻坚。开展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产业赋能创新行动,围绕数字创意、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梳理研究,聚焦瓶颈堵点推进制度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差异化政策赋能。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开拓游戏专项投融资业务,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游戏产业投融资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向新兴产业、科创园区、产业集群等领域延伸拓展,探索推进涉外涉自贸司法改革创新。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深入推进生物医药特殊物品一体化协同监管。探索制定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委网信办、经济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省新闻出版局、省药监局)

(十二)培育贸产融合园区标杆。支持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开放平台完善服务企业外向型发展公共服务功能,孵化更多工贸一体型企业,提升园区外向度水平。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出口基地,每年培育5个产业出口基地和20个农业高质量发展出口主体,支持建设省级农产品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10个贸产融合先行区,一链一策开展贸产融合发展协同改造,探索重点产业与贸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发布贸产融合发展典型经验案例。(责任单位: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农业农村厅)

(十三)提升涉贸展会活动专业化实效性。优化川行天下国际市场拓展支持政策,鲜明外经贸展会活动服务产业发展导向,梳理全球重点和专业展会活动,每年发布100场左右支持企业参展的展会活动目录;鲜明支持实绩企业参展导向。以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为统揽,统筹乐购全川”“天府有礼等品牌和地方、部门等展会活动资源,分季度分节庆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模式,每年分行业、分层级举办贸产融合供需对接活动100场次。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展会、会议(活动)在川举办。〔责任单位: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贸促会、各市(州)〕

商务厅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加强对贸产融合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实施方案中明确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强跟踪督促,强化贸易与产业、财税、金融、物流等政策协同,共同推动任务落地见效。

(本文有删减)


上一篇:

下一篇: